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05-29 23:24:46

第二組歷史"德國的教育"書面報告10-3

Erikson 承繼 Freud 的「自我」(ego)基本概念,並根據 Freud 的觀點加以擴充,而提出了心理發展階段論。他的分析重點,主要在於人的心理活動,而非生理的發展現象。他的階段論著重於人的整個生命週期,並強調社會、歷史與文化對人格的影響。他認為人不同的階段 出現不同的危機,以下闡述之:

一、口腔感覺期(Oral-Sensory)
這個階段發生於早期的嬰兒,約從初生到 12-18 個月,這時期對 嬰兒最重要的事情為餵養,而主要衝突為「信任對上不信任」( Basic trust vs. Basic mistrust)嬰兒與照顧者建立一個愛與信任的關係或是發 展不信任的關係。如果照顧者過與不及,則嬰兒會發生適應不良的現 象,過於信任會出現感覺扭曲(sensory distortion),不夠信任則可能會 產生退縮(withdrawal)的現象。而如果照顧適當,嬰兒則可以發展「希望」的本質。(Erikson, 1959: 56-65)

二、肌肉肛門期(Muscular- Anal)
這個階段發生於晚期的嬰兒,約 18 個月到 3 歲。這階段的重要 任務如廁的訓練,而主要衝突為「自主對上羞愧懷疑」(Autonomy vs. Shame/Doubt)。孩子主要的能量為肢體的發展。這時期的孩子如果太 不容易羞愧懷疑,那麼可能會過於衝動(impulsivity)。而如果太多羞
愧懷疑,那麼可能會有強迫(compulsion)的行為,因為孩子總是想要
追求完美。設若孩子發展適當,那麼就可以養成意志力或決斷力。
(Erikson, 1959: 65-74)

三、好動期(Genital-locomotor)
好動期發生於早期的童年,約 3-6 歲。這個時期重要的任務為獨立,而可能的衝突為「主動對上內疚」(Initiative vs. Guilt)。孩子會逐漸越來越獨斷,而且更自 動自發,但是過於主動將會形成無情 (ruthlessness)的現象。反之,但孩子也可能因為過於過於罪惡而產生 壓抑(inhibition)的行為。發展適當,孩子將可以發展「目標感」。(Erikson,1959: 74-82)

四、潛伏期(Latency)
這個時期發生於 6-12 歲,對孩子而言重要的事件為學校,而基 本的衝突為勤奮進取對上自貶自卑」(Industry vs. Inferiority)。孩子必 須處理學習新知的需要,但又要面對自己陷於一種自卑、失敗與不完 美的感覺。假使 孩子過於勤奮進 取將會形成偏狹 的愛好 (narrow Virtuosity),但如果一直自貶自卑將會造成遲鈍(inertia)的現象。如果 發展適當,則可以培養「勝任」(competency)的特質。(Erikson, 1959:82-8)

五、青春期(Adolescence)
此階段約為 12-18 歲,重要的事件為同儕關係,而主要的衝突為「認同對上認同混淆」(Identity vs. Identity Diffusion)。於此時期,孩 子會不斷地問:「我是誰?」如果孩子過於自我認同,將會出現狂熱 (fanaticism)的現象,如果缺乏認同則會與其他同儕斷絕(repudiation)的現象。但是發展適當則會培養出忠誠的美德。(Erikson, 1959: 88-94)

六、青年期(Young Adulthood)
這個階段約從 19-40 歲,對這個時期的個體而言,愛的關係是相當重要的。而主要的衝突為「友愛親密與孤立對上自我吸收」(Intimacy and distantiation vs. Self-absorption)。友愛親密指的是和其他 人的關係。如果與他人過於親密,會有雜交(promiscuity)的現象發生。 反之,如果過於孤立,則會出現排斥(exclusion)的現象。但是發展適 切,則可以擁有愛。(Erikson, 1959: 95-7)

七、中年期(Middle Adulthood)
此時期發生於成人身上,約為 40-65 歲。這個階段重要的事件為陪伴,而主要的衝突為「精力充沛對上頹廢遲滯」(Generativity vs. Stagnation)。每個成人必須有一些方法來滿足,並支持下一代。基本 上過於精力旺盛者將會出現超過界線(overextension)的現象,而太過 頹廢不參與任何活動,將會造成拒絕(rejectivity)的現象。發展適當者可以照顧的能力。(Erikson, 1959: 97)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