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作業2-3
《新聞人物》 紛擾的中東.傳奇性人物天方英雄譜 【馬曾】 在亞、歐、非三洲的接壤地帶,大小共有十個國家,其中除了唯一的猶太國以色列外,其他都是阿拉伯人的國家,這九個國家組成了一個中東集團:「阿拉伯聯盟」。 阿拉伯聯盟九國(埃及、利比亞、蘇丹、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約旦、沙烏地阿拉伯及葉門)的內部,也並非一切都是一致的。埃及的中立主義與伊拉克的親西方主義為阿拉伯集團內部衝突最表而化的一點。 在今日的冷戰壁壘中,埃及可以信賴的為沙島地阿拉伯與敘利亞,葉門因過於弱小,不足重視,利比亞及蘇丹因獨立未久,不會有明顯的擁埃舉措,另一方面親西方的伊拉克(參加與士耳其、巴基斯坦、伊朗及英國的巴格達聯防公約)也正在爭取約旦,至於黎巴嫩目前則採取在阿盟內部兩集團間的中立路線。所以主要的為:埃、沙、敘、伊、約、黎六國。 不過,阿盟今日有一個一致對外的目標;以色列,今日中東局勢的發展便集中在這一焦點上,因此,牽涉入阿、以爭端的「人物」也就成為世界視線集中的風雲人物了,他們是: 約旦國王胡生 胡生,這位小皇帝,今年剛滿二十歲,他是約旦哈世米特王朝的正統天子,他的王國在今日的中東拔河戰中,握著頂重要的關鍵。伊拉克與英國要將他拉入親西方的巴格達公約組織中;埃及的納瑟政府也在努力爭取他加入由開羅領導的中立或者親共黨集團中。胡生不久以前將英籍的阿拉伯兵團司令格魯布免職,便是兩種力量衝突的結果。 在約旦境內現居有巴基斯坦難民的極大部份,這也正是阿、以爭執的對象,他需要機運也需要機智與魄力來保持他的王位,所以他對伊拉克及埃及都暫守中立態度。 伊拉克王費賽爾 費賽爾今年也是才廿歲,他與約旦王胡生為堂兄弟,他們曾一同在英國的哈利中學求學。兩人都是沙利胡生的重孫,沙利是被沙島地阿拉伯國王伊班紹德逐下寶座的。 費賽爾與約旦王胡生兩人以及他們的兩個王國恰構成顯明的對比:胡生混身辣椒氣味,費賽爾滿臉羞意;胡生的王國是中東最貧窮的地方;費賽爾的國境內不但有豐富的石油,而且有肥沃的平原。 西方基於戰略的需要不願拋開他,埃及也為了戰略理由正極力設法使他脫離親西方的巴格達集團。所以,他成了中東風雲人物中的風雲人物。 沙烏地阿拉伯王紹德 紹德王的確是位「天方夜譚」型的國王,他的父王共有四十個太寶及一百個千金。寶室內金銀珠寶無數,當埃及發動組織阿拉伯集團時,紹德曾拿出了大批金錢來資助。 他國境內的石油收入大都歸於皇室,其中僅阿美石油公司一家,每年繳給王室的鉅金即達兩億五千萬美元。 在他的首都里亞特駐有一個龐大的埃及軍事代表團,據說,這個極有力量的代表團能以在一夜之間將紹德推下帝王御座。他本人是親向埃及的,並反對英國人在阿拉伯半島的勢力。 敘利亞總統庫瓦特里 庫瓦特里於六年前曾因國內政變而一度被逐,直至去年八月始重掌政權。當他下野的五年間一直流亡在埃及,因此曾與納瑟結下了很密切的私人關係。所以,他返國重握政權後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與埃及締結軍事同盟。 他對於伊拉克持不信任的態度,並極力反對敘利亞參加巴格達公約。一般認為,他的首都大馬士革是「泛阿拉伯運動」的一個精神的中心。庫瓦特里今年已屆六十五歲高齡,但雄心不遜壯年。 黎巴嫩總統查蒙 查蒙現年五十五歲,是阿拉伯各國中僅有的一位基督教徒元首,而且基督教在他國內頗有勢力。 所努力的目標是不願被其回教的鄰邦所拉去,同時也不願被他們孤立起來,他態度分明地不涉足於納瑟的開羅集團,亦不過問伊拉克的親西方組織。 黎巴嫩在文化與商務方面也是一個「第三者」,她自認為貝魯特(黎京)是「中東的巴黎」。伊拉克及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都可經由黎巴嫩境內的油管輸送給西方,這證明查蒙今日所採取的是向兩面討好的政策。 埃及總理納瑟 官拜陸軍中校的納瑟,是中東今日野心最大的一位,他對埃及最大的「貢獻」是正式結束這個文明古國六千年來的君主專制而改建為共和國,實際上是他一人獨裁。 納瑟對外希望執阿拉伯聯盟的牛耳,作中東沙漠群雄之王對內想打破金字塔的紀錄,在尼羅河上遊建一座亞森水庫,其規模大於金字塔十七倍,以表現他的空前偉大。但是他面臨著一大問題:要國內建設就必須要和平;要稱雄中東就不得不想辦法向外動。除了這點矛盾之外,前總理納吉布以及前國王法魯克王室在國內留下的餘燼都構成他的內在隱憂。所以他很可能採取籍攘外以安內的方法,蠻橫的幹下去而致使埃及與以色列間的加薩烽火逐漸的燃燒起來,使中東的冷戰變成為熱戰。終至於這位以政變起家的卅八歲少壯軍人,有一天也吃了以暴易暴的惡果。 【1956-06-04/聯合報/04版/新聞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