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2-03-17 17:27:56

第四週 地理作業和筆記

作業:

 

2-1-3

方位角法:東南

羅盤方位法:135

象限角法:S45E

 

2-2-1

(1) 中山大學(7403)

(2) 元亨寺(7505)

 

2-2-2

(1) 174800mE,2504050mN(工廠)

(2) 173900mE,2505800mN(崩土)

 

3-1-2

 聚落建立在平坦的地方,旁邊有許多

田地,村落分布都很靠近鐵路。

 

3-2-1

(1) 183395(丘陵,樹林)

(2) 233388(山谷,旱作地)

(3) 1934(台地,矮林)

(4) 2034(緩坡,旱作地)

(5) 2134(緩坡,旱作地)

 

3-2-2

完成大平頂台地乙丙和丁戊間的地形剖面圖

(詳見課本)

 

3-2-3

2/15百分比

 

 

 

筆記:

 

(一)、地圖的要素

1.地圖:將地表現象經過簡化符號化後,縮小表現的一種圖像。

2.地圖的三要素:(1)比例尺 (2)圖例 (3)方位或座標系統

3.比例尺

(1)在圖幅中,實際地表被縮小的程度,也就是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值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文字法數字法圖示法三種

(3)大比例尺地圖涵蓋的區域範圍較小小比例尺地圖涵蓋的區域範圍較大

4.圖例在地圖上,表示地表現象的符號

5.方位:表示地表現象的相對位置

6.座標系統表示地表現象絕對位置

7.表達方位的三個方法:

(1)羅盤方位 EX:「西南」

(2)方位角 EX:「225

(3)象限角EX「S45W」

 

(二)、地圖的座標系統

1.座標系統的定義:表示地表現象絕對位置的系統。

2.座標系統的種類與用途

(1)經緯線座標 :比例尺

(2)圖網方格座標:比例尺

3.經緯線

(1)由地心南極北極三個定點,以及地軸赤道兩條定線所構成的球面座標

(2經緯線座標讀法習慣上先讀緯度座標,在讀經度座標

4.經線:地球表面上連接南北極點的假想線。通過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的經線,

稱為本初經線零度經線,由零度經線向東西各分180

5.緯線:地球表面上與赤道平行的假想線。緯線的度數是它與赤道在地心所夾的角度,

以赤道為0,南北半前各有90

6.時區:國際上以每15經度為一個時區,全球共有24個時區

7.圖網方格:其原理是使用垂直線水平線將地圖劃分成若干方格

8.台灣地圖的座標系統:橫麥卡托投影法.

 

(三)、地圖的種類

1.普通地圖:旨在表現各種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相關位置

2.主題地圖:旨在表達某種特定的地理現象,內容僅著重與某項主題的展現。

EX:世界氣候圖、台灣雨量分布圖

3.古地圖:還原過去地表空間資訊的歷史現場,是相當重要的史料

不同時期的古地圖,可以反映人類視野的發展

4.數值地圖:將地表或傳統地圖上的資訊,以數值方式儲存和處理後製成。EX:電子地圖

5.航空地圖:以飛機為載具拍攝地面實景製成的地圖,簡稱航照圖

6.衛星影像:以太空中的資源衛星,接受地表資訊後轉繪成的影像地圖

7.地圖分類:

(1)目的普通地圖主題地圖

(2)時代古地圖現代地圖

(3)方式傳統地圖數值地圖

(4)航空器航照圖衛星影像

 

(四)、地圖判讀

1.距離與面積判讀

(1)從地圖中判讀地表的實際距離,須經由量測換算的步驟

(2)在有比例尺的地圖上,先求出圖上兩點間的距離,再除以比例尺,即可得出實際距離。

(3)地圖中,兩點的直線距離可用直尺兩角規量測;而河流或

海岸線等不規則曲線的長度,則可用曲線計軟綿線計測

(4)現代面積測量大多使用求積儀電腦工具計算

(5)地圖繪製過程中,均經過簡化的程序,故地圖距離換算出來的實際距離,會有些許的誤差

2.方位判讀

(1)通常以圖網方格為基礎,方格北即為正北。但在野外實察時,需判斷實際地面的正北方,

通常多用羅盤來定位

(2)在實地量測出兩個目標物的方位角,然後在地圖上以兩個目標物為中心,將所測得的方位角

繪成相對方位線,兩線的交點即為觀測者在地圖上的位置

3.地形判讀

(1)等高線數值可以了解地面的高度

(2)等高線型態可以顯示地形的類型

(3)等高線疏密可以判斷坡面的緩急

4. 地物判讀: 地圖上各種地形地物的分布,均透過簡化設計樣式顏色不同的圖例表示

 

 

(五)、補充資料

1.地圖的歷史

(1)自從石器時代,人類開始製作地圖。其中最早的地圖在公元前6200年於土耳其地區出現

(2)地圖最初的用途是用來標記物資,後來其被應用在戰爭藏寶

2.心智圖是使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它用一個中央關鍵

詞或想法以輻射線形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項目的圖解方式。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