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週筆記
Chapter13 地形辨識與地形資源
第一節 等高線圖與地形辨識
等高線圖的定義:
把地表上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封閉的曲線,即為等高線.
畫等高線圖要注意什麼:
五個高地地形的等高線圖特徵是什麼:
1.山峰:山地地區等高峰若成封閉曲線,且愈往中央等高線數值愈高.山峰外圍等高線分布有密有疏,密集者為陡坡,稀疏者為緩坡.
2.鞍部:兩個山峰之間若有呈低凹狀態.呈平緩相接.
3.山脊:等高線大致呈橢圓形,兩側平行且分布密集.
4.分水嶺:數個山脊連成一線,即為山地的稜線,常為分水嶺所在.
5.高原是中央面積寬廣,起伏平緩的高地,等高線分布成中央稀疏,四周密集的狀態.
七個河流地形的等高線圖特徵是什麼:
1.河川上游:河流地形等高線呈V形排列,尖端向高處凸出,河谷較為深狹.
2.中,下游:等高線和河道幾乎平行排列,河谷寬廣.
3.沖積平原:等高線非常稀疏,許多地點須用數值表示高度,位於河川中,下游.
4.沖積扇地形:河川出山口附近,常有等高線呈圓弧狀排列,且圓弧伸向低處.
5.河階面:河道兩側的等高線疏密不均,稀疏處.
6.河階崖:河道兩側的等高線疏密不均,密集處.
7.河谷盆地:河道兩側等高線稀疏,離河較遠之處密集排列且呈接近封閉的狀態.
四個海岸地形的等高線圖特徵是什麼:
1.離水沙岸:海岸線平直,岸上等高線稀疏且數值小.
2.離水岩岸:等高線圖中,出現海階,海崖之處,多為離水岩岸.
3.峽灣海岸:沉水海岸的海岸線通常彎曲不規則,若海灣深長.內部灣頭較狹,岸上等高線密集且數值較大,多表示冰河地形.
4.谷灣海岸:海灣深度較淺,內部灣頭較寬廣,岸上等高線較疏且數值較小,多表示一般的沉水海岸或谷灣海岸.
視域的定義:
透過等高線的高度標示,排列狀態和分布疏密,可以了解地表的起伏狀態,判別一個地點在各方向的視域範圍.
視域的判別方法:
判別視域範圍的方法是,在等高線圖中,先從視域立足點向視域方向,如從涼亭到A點連成一線,再做涼亭到A點的地形剖面圖,即可辨識出涼亭向A點方向的視域範圍.
第二節 地形資源與地形災害
舉出五個人類利用地形的範例:
1.山上種水蜜桃或高山高麗菜.
2.平原種稻米和蔬菜.
3.山坡地種茶.
4.觀光景點
5.山上建水壩,還能利用高度差發電.
舉出五個地形變遷的範例:
1.月世界.2.鐘乳石洞侵蝕.3.地殼移動.4.野柳女王頭.5.河谷侵蝕,變峽谷.
舉出五個地形災害的範例:
1.土石流.2.地震.3.火山爆發.4.超抽地下水.5.冰河融化.
第一節 等高線圖與地形辨識
等高線圖的定義:
把地表上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封閉的曲線,即為等高線.
畫等高線圖要注意什麼:
五個高地地形的等高線圖特徵是什麼:
1.山峰:山地地區等高峰若成封閉曲線,且愈往中央等高線數值愈高.山峰外圍等高線分布有密有疏,密集者為陡坡,稀疏者為緩坡.
2.鞍部:兩個山峰之間若有呈低凹狀態.呈平緩相接.
3.山脊:等高線大致呈橢圓形,兩側平行且分布密集.
4.分水嶺:數個山脊連成一線,即為山地的稜線,常為分水嶺所在.
5.高原是中央面積寬廣,起伏平緩的高地,等高線分布成中央稀疏,四周密集的狀態.
七個河流地形的等高線圖特徵是什麼:
1.河川上游:河流地形等高線呈V形排列,尖端向高處凸出,河谷較為深狹.
2.中,下游:等高線和河道幾乎平行排列,河谷寬廣.
3.沖積平原:等高線非常稀疏,許多地點須用數值表示高度,位於河川中,下游.
4.沖積扇地形:河川出山口附近,常有等高線呈圓弧狀排列,且圓弧伸向低處.
5.河階面:河道兩側的等高線疏密不均,稀疏處.
6.河階崖:河道兩側的等高線疏密不均,密集處.
7.河谷盆地:河道兩側等高線稀疏,離河較遠之處密集排列且呈接近封閉的狀態.
四個海岸地形的等高線圖特徵是什麼:
1.離水沙岸:海岸線平直,岸上等高線稀疏且數值小.
2.離水岩岸:等高線圖中,出現海階,海崖之處,多為離水岩岸.
3.峽灣海岸:沉水海岸的海岸線通常彎曲不規則,若海灣深長.內部灣頭較狹,岸上等高線密集且數值較大,多表示冰河地形.
4.谷灣海岸:海灣深度較淺,內部灣頭較寬廣,岸上等高線較疏且數值較小,多表示一般的沉水海岸或谷灣海岸.
視域的定義:
透過等高線的高度標示,排列狀態和分布疏密,可以了解地表的起伏狀態,判別一個地點在各方向的視域範圍.
視域的判別方法:
判別視域範圍的方法是,在等高線圖中,先從視域立足點向視域方向,如從涼亭到A點連成一線,再做涼亭到A點的地形剖面圖,即可辨識出涼亭向A點方向的視域範圍.
第二節 地形資源與地形災害
舉出五個人類利用地形的範例:
1.山上種水蜜桃或高山高麗菜.
2.平原種稻米和蔬菜.
3.山坡地種茶.
4.觀光景點
5.山上建水壩,還能利用高度差發電.
舉出五個地形變遷的範例:
1.月世界.2.鐘乳石洞侵蝕.3.地殼移動.4.野柳女王頭.5.河谷侵蝕,變峽谷.
舉出五個地形災害的範例:
1.土石流.2.地震.3.火山爆發.4.超抽地下水.5.冰河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