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1-12-22 19:32:47

人修報告2-批判性思考

我們給孩子什麼樣的青春?
【文/谷梅】

朋友的女兒自從升上了國一,回到家,總是哭喪著臉。雖然,在升學壓力之下,要看到快快樂樂、活活潑潑的國中生本來就不容易。放了學,背著厚重的書包直奔補習班是基本的生活形態。國中生愁眉苦臉是正常反應,哀聲歎氣更是家常便飯。

教改,改來改去都無關這些將歲月埋葬在參考書堆裏的青春歲月。老百姓們每天呼喊呻吟,也動搖不了這折磨身心的體制。如果父母夠堅強,至少能提供給孩子們一個觀念,告訴他們「成績不代表一切」。有了強壯的父母,也得有明理的教師願意配合,孩子們才能擁有在升學的激流中,掌握自己生存的機會。而明理的教師啊,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遇上的。

我的朋友就是那種在考前還允許孩子讀村上春樹1Q84的家長,還願意窩在沙發和孩子討論有關兩個月亮的不識實務的母親。原以為這樣支持「學校在窗外」的理念,能力挽狂瀾,讓孩子能健康均衡的成長,這一切卻在孩子連續抱了鴨蛋回家而動搖了。因為孩子還是哭了,因為孩子仍然被考試擊倒了,主因就出在數學考試已經有幾次零分的記錄。

朋友試著冷靜地拿起考卷來看看,想找出問題所在。不看還好,一看之下,血壓飆高。朋友在電話裏吶喊著:「兩題!兩題!數學老師常常都考兩題,一題五十分!」 孩子說,班上抱鴨蛋的人不在少數,答對一題,考五十分,等於不及格的人佔半數以上。可以想見,一題五十分的考試對孩子來說是多麼的殘忍。
朋友終於還是陪著孩子流淚了。她說,考試有必要,可以藉此去瞭解學生理解與否。但是老師用這樣的形式來測試學生,究竟是何心態?學生深受打擊,看到數學就生氣傷心,這難道是良好的引導學習方式嗎?何況,一定要算分數嗎?難道不能當是試題演練,也能評估孩子的學習狀況。對或錯,孩子心裡明白,有必要以「一題五十分」來讓數學課變成魔鬼營嗎?

朋友將題目講析後,孩子終於懂了。避開了考題裏的雙重陷阱,孩子也瞭解了。釐清了文字的誤導,孩子也明白了。兩題她都會了,雖然改變不了零鴨蛋的三次記錄。朋友仔細地研究了題目後,實在不知道老師是在考數學,還是在考中文?是在測程度,還是在測鑽牛角尖的力度?是在衡量學生的理解力,還是在檢查他們平常是否閱讀腦筋急轉彎?零分,五十分或一百分,目的只達到兩個:一是調出資優學生的笑顏,二是逼出平庸學生的眼淚。

朋友說,每次接孩子們回家時(他們由幾個家長輪流接送),這群學生在車上的唯一主題便是:數學你考幾分?英文你考幾分?社會你考幾分?自然你考幾分?國文你考幾分?考幾分?幾分……

我想起「小王子」書中的一段話:
小王子說:大人們喜愛數字。當你告訴他們你交了一位新朋友時,他們從不問你重要的事情。他們絕對不會問你:「他的聲音怎麼樣?他最喜歡哪種遊戲?他蒐集蝴蝶嗎?」他們卻問你:「他是幾歲?他有幾個兄弟?他體重多少?他父親賺多少錢?」只有從這些數字上,他們才認為對他有了認識。

假如你對大人們說:「我看到一棟紅磚造的漂亮房子,窗裏有天竺葵,屋頂上有鴿子。」他們對這棟房子便得不到絲毫概念。你必須對他們說:「我看到一棟值兩萬美金的房子。」這時他們才會叫道:「啊!那是多麼漂亮的房子呀!」

可悲的大人們,我們送給孩子們的是可悲的青春!

1.這段文章的主旨是:
  這篇文章在描述現今社會對數字的盲從。和學生們所承受的,分數及父母的壓力。現今社會雖然已經開始提倡全方位發展,但考試制度依然在運作著,分數依然是決定各種大小事務的依據。因為考試、因為各種原因,我們也越來越在意表面的那些數字。學生們總是被分數壓的喘不過氣,家長們也因為在意孩子的分數而給孩子更多的壓力。讓小孩去補更多的習、讓小孩每天都過得不快樂,每天都因為幾個分數而感到喪氣、因為幾個分數而失去信心。學生變得太過在意分數,有些人為了分數而放棄追求自己的夢想,而錯過了自己真正有才能的地方。
2.它的理由是:
  雖然考試制度給學生們一個公平、公正的方式來評估學生的能力,但目前存在於教育體系中的沉重升學壓力不僅傷害學生身心,更扭曲了教育的本質。雖然公家機關為了紓解學生們的升學壓力已從事多項新的教育改革。像「高中自願就學方案」、「廣設高中大學」,到最近的「多元入學方案」等等,但普遍成效不彰,學生們的壓力不減反增。作者希望大人們不應該當現今教育制度的幫兇,也盼望教育制度能更加的改善。
3.它的理由正確嗎?為什麼?:
  我認為是正確的,但也是十分困難的。父母親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業上能有好的發展及表現。我們在現今社會從小就進入學校學習。從國小到國中、高中,都是由一個一個分數堆積而成的道路。這樣的考試制度讓我們從小就開始為了分數而汲汲營營,家長也為了小孩的分數而將孩子送進補習班去補習、加強課後輔導。不希望孩子就這樣而減少一絲一毫的競爭力。我們也因為從小到大學習的環境,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發展,許多人因此而成為考試及解題的機器。
4.我的想法是什麼?為什麼?:
  我從小到大都有補習。在我較懂事之後,因為家裡的環境不適合讀書,所以要補習都是我自己要求的。我的父母親也不像一般家長一樣會要求我的成績。但我也都還能將成績維持得不錯。我也遇到過許多逼迫小孩念書的家長。尤其是在國中之後,聽聞許多家長會要求自己的孩子晚上必須讀書到凌晨一兩點,讓自己的孩子有寫不盡的自修評量、做不完的試題,讓我覺得十分的慶幸自己的境況。雖然我有時也會希望自己的家長多給我一點壓力,讓我能更下定決心的讀書。但我的家長總是不希望讀書讀的太晚太累,他們真的十分的在乎我的健康。某些同學們也十分羨慕我有這樣的家長。但我卻選錯了補習班。我的補習班是很嚴格的那種,老師非常的要求我們的表現,就連非關考試的平常表現,都有嚴厲的要求。但我卻覺得得不到效果。有許多補習班都非常給學生自由,老師也和學生相處融洽。不會像我的補習班一樣事事都要求,讓我們不僅在考試上連平常都會感到十分的壓力。離基測越來越接近的日子更是每天都責罵我們,更加的吹毛求疵,讓我每天到了補習班都覺得十分煩躁。反觀那些在比較給自由的補習班的同學,反而因為和補習班的融洽而更加精進、更加努力。所以我覺得一直施予壓力真的是不對的。給予壓力是要有彈性的,並且應該要是幫忙化解壓力而不是更添壓力。我覺得那些一直逼迫自己小孩寫試題的家長,反而給了自己的小孩更多的壓力。學習是要自動自發的,不是用壓力啟發的。要是我承受了那麼大的壓力我想我也不會表現得好的。最重要的是,很多人的專精不是在課業上。成功不一定代表聰明。我想,教育制度還有很大的、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也應該更重視全人發展,而不是局限於那幾個數字!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