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的重要貢獻
奧托•馮•俾斯麥
1851年,俾斯麥出駐法蘭克福邦聯會議之普魯士代表,並於不久後升為大使,而這份差事他足足當了8年。
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其弟威廉親王攝政,威廉親王攝政後,即時召見俾斯麥,並任命他為駐俄大使。
在1861年威廉親王登基,是為威廉一世,但他隨即在擴充軍備方面,與議會發生衝突。無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麥為內相,但俾斯麥並不甘於只當內相,故此並不履行。
在1862年春,俾斯麥回到柏林,普王因為內部的壓力,並不能升他為首相。結果俾斯麥請辭,並被改派為駐法大使。同年,在普魯士議會新一輪選舉中自由派獲得了絕對勝利,並馬上否決了普魯士政府的對軍事改革的全部撥款,政府和議會陷入了僵局。在重大矛盾之下,俾斯麥成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選。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召回俾斯麥,並任命其為首相兼外交大臣。
在1861年,丹麥國王欲接管普丹邊境什勒斯維希和霍爾斯坦兩地,俾斯麥立即以此製造爭端。他首先確保如果普丹開戰,其他列強不會干涉,並與奧地利結盟共同攻打丹麥,最後逼使丹麥放棄這兩個州。
在1864年10月30日所簽訂的《維也納條約》中,規定丹麥放棄兩地。而於1865年8月14日普、奧兩國達成《加斯坦因專約》,將什勒斯維希劃歸普魯士統治,霍爾斯坦則歸屬奧地利
在1866年4月8日,與義大利簽訂攻守同盟條約,規定如果普魯士在3個月內與奧開戰,義大利則必須同時對奧宣戰,只有在奧地利歸還威尼斯予義大利的情況下,方可與奧講和。
在該年8月23日簽訂的《布拉格條約》中給予奧地利極為寬容的講和條件,以便於保持對奧的良好的關係。
於1879年,俄國因與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有利益衝突,所以退出;俾斯麥隨即與奧國重訂盟約,稱為「德奧同盟」。然而俾斯麥擔心俄國會轉投法國,因此於1887年與俄簽訂「再保險條約」。
在1882年,他又與義大利、奧匈帝國簽訂「三國同盟」。
1851年,俾斯麥出駐法蘭克福邦聯會議之普魯士代表,並於不久後升為大使,而這份差事他足足當了8年。
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其弟威廉親王攝政,威廉親王攝政後,即時召見俾斯麥,並任命他為駐俄大使。
在1861年威廉親王登基,是為威廉一世,但他隨即在擴充軍備方面,與議會發生衝突。無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麥為內相,但俾斯麥並不甘於只當內相,故此並不履行。
在1862年春,俾斯麥回到柏林,普王因為內部的壓力,並不能升他為首相。結果俾斯麥請辭,並被改派為駐法大使。同年,在普魯士議會新一輪選舉中自由派獲得了絕對勝利,並馬上否決了普魯士政府的對軍事改革的全部撥款,政府和議會陷入了僵局。在重大矛盾之下,俾斯麥成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選。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召回俾斯麥,並任命其為首相兼外交大臣。
在1861年,丹麥國王欲接管普丹邊境什勒斯維希和霍爾斯坦兩地,俾斯麥立即以此製造爭端。他首先確保如果普丹開戰,其他列強不會干涉,並與奧地利結盟共同攻打丹麥,最後逼使丹麥放棄這兩個州。
在1864年10月30日所簽訂的《維也納條約》中,規定丹麥放棄兩地。而於1865年8月14日普、奧兩國達成《加斯坦因專約》,將什勒斯維希劃歸普魯士統治,霍爾斯坦則歸屬奧地利
在1866年4月8日,與義大利簽訂攻守同盟條約,規定如果普魯士在3個月內與奧開戰,義大利則必須同時對奧宣戰,只有在奧地利歸還威尼斯予義大利的情況下,方可與奧講和。
在該年8月23日簽訂的《布拉格條約》中給予奧地利極為寬容的講和條件,以便於保持對奧的良好的關係。
於1879年,俄國因與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有利益衝突,所以退出;俾斯麥隨即與奧國重訂盟約,稱為「德奧同盟」。然而俾斯麥擔心俄國會轉投法國,因此於1887年與俄簽訂「再保險條約」。
在1882年,他又與義大利、奧匈帝國簽訂「三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