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作業之敘利亞新聞
敘利亞內戰
百萬小難民 唱流浪記
只是為了活下去 或偷或搶天天演 夢想變調的一代 未來怎麼撐起自己的國家?
【記者馮克芸/報導】
悄悄地,那個國家內部打了起來,至今2年多,還沒有停止的跡象。誰受害最深呢?不是持有槍砲彈藥彼此毀滅的政府軍和反抗軍,而是人數高達100萬以上且流落他鄉的青少年和兒童難民。
你可能聽說過,那是「敘利亞內戰」。
敘利亞內戰最近因為政府軍在8月21日疑似使用化學武器,短時間內毒害千餘名包括婦孺在內的無辜平民,引起國際社會的嚴厲譴責和抗議,美國正在考慮發動懲罰攻擊。
但在此之前,敘利亞內戰已造成10萬民眾死亡,國內有425萬人流離失所;另有200萬人出走鄰近國家,成為難民,其中約100萬人,是跟你差不多年紀的青少年或兒童。
100萬人,約是今年全台灣基測報考總人數的5.8倍。敘利亞總人口比台灣略少,約2250萬人。
小小年紀就流落在土耳其、黎巴嫩、伊拉克、約旦和埃及等國的敘利亞青少年和兒童難民,面臨什麼樣的人生?
最直接的衝擊,是他們之中許多人都遠離了學校。敘利亞內戰前,全國90%的學童在學,但以約旦扎塔里難民營為例,6歲到14歲的敘利亞難民中,每3人僅有1人上學,生活中最重要的不再是書本和考試,而是為了活下來而搏鬥。
他們可能需要每天排長龍等候提水、接受難民組織發配的麵包,或是躲避難民營裡幾乎天天上演的示威抗議,或是幫著家裡做小生意、兜售叫賣。更糟的是,他們可能是加入幫派,帶著武器或偷或搶。
他們之中許多人親眼目睹家人在戰火中喪生,但只有少數人接受心理治療,心靈的創傷像幽靈一樣如影隨形跟著他們,也可能改變了他們的人生目標。
有人原先夢想長大後成為攝影師或老師,在歷經母親遭砲火擊中喪生後,希望成為戰士,加入反抗軍。但也有人在失去兄弟姐妹後,決心成為醫生,幫助他人。
如果還有夢想,可能還算是幸運的一群,國際組織「拯救兒童」的執行長卡洛琳.麥爾斯觀察說:「當你跟難民營裡的青少年談到未來,坦白說,他們看不到明天之後的未來。」
除了學習中斷、夢想變調,他們還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挑戰。
15歲的敘利亞女孩瑪娃.胡特巴一直希望成為藥劑師,她在離開家鄉後,對信仰愈來愈虔誠,總是帶著念珠、穿著穩重。但有一天她放學時,有個中年婦女找上她,想給兒子找媳婦。
瑪娃說:「我告訴她,我還年輕,不想那麼早就結婚。我希望不要長大,因為我愈長大,就愈引人注目。」
在戰爭中,無辜的孩童往往受傷最重。聯合國在上個月宣布敘利亞青少年及兒童難民人數超過100萬,且說這數字是「可恥的里程碑」,因為無論敘利亞或國際社會,都未能阻止這麼多孩童受戰爭之苦。
令人憂心的是,內戰結束後,如今這群傷痕累累的世代,能為敘利亞帶來和平及穩定嗎?
‧生活怎麼過?
難民做生意 帳篷擠成大城
敘利亞內戰情勢日益惡化,過去半年來,逃往鄰近國家的難民人數平均每秒15人,一天約是5800人。誰來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
周邊國家首當其衝,無論他們願不願意,都背負著收容重擔,各接受了10多萬到70多萬難民。
各國難民營的情況不太一樣,有的由當地政府及救助組織協助,管理鬆散,有的由聯合國負責,相對上較有章法。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約旦北部馬佛拉克省的扎塔里難民營。
扎塔里位於沙漠地帶,原本荒無人煙,由於大批敘利亞難民湧入,人口在2年內暴增為14萬以上,躍居約旦第4大城市。但說它是城市,還不如說是大型帳篷區:1萬6500個活動拖車加上1萬1000個帳篷,放眼望去,一望無際。
目前扎塔里難民營由聯合國管理,聯合國在今年3月,指派50歲的德國人克萊恩施密特擔任資深現場協調人。他的任務看似簡單:確保難民活下來。
活著,有那麼難嗎?是的,在難民營裡,尤其不簡單。
克萊恩施密特經驗豐富,曾在世界許多難民營工作過,他自稱是扎塔里的「國際市長」,或者更簡單明瞭一點,就是「老闆」。
「老闆」雖然有權決定難民營裡從修籬笆到送走難民的每件事,但他也必須聆聽難民的所有抱怨:「廁所太遠了」、「我有一個小女兒,我需要活動拖車,不能住帳篷」、「喂,有人來這裡4個月了,什麼都沒有」、「我父親被關了,不知道他是否還活著」……。
除此之外,難民營裡幾乎天天上演示威抗議,駐守當地的員警或安全人員有時要祭出催淚瓦斯才能平息;營內調皮搗蛋的孩子有的偷、有的搶,還有幫派集結、向援助工作者丟石頭,讓克萊恩施密特恨不得要求聯合國派出曾在東德修建柏林圍牆的專家,幫他砌一道牆,保安全。
克萊恩施密特說,扎塔里是他碰過最難治理的難民營,因為許多難民對「當權者」極不信任,彷彿當權就是罪惡,且把聯合國人員看作是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的同路人。
在這個全世界第2大的難民營裡,難民已開了3000家商店、800個小攤位,甚至還有夜總會、婚紗店。他們可獲得救助組織配給的水、食物、住處及保暖毛毯,但整個營內的物資調度仍是大工程。
例如,有沙烏地阿拉伯民眾一聲不響送了幾百個活動拖車到營內,事先並未照會聯合國;南韓花費60萬台幣送了一個足球場,可是沒有人使用。
每天早上,扎塔里難民營會派出4輛巴士,搭載約200到300名難民,開回戰火下的敘利亞。他們多半爭先恐後上車搶座位,唯恐,唯恐回不了家。
‧問題從何來?
趕總統下台
示威演成內戰
每一場難民危機背後,都是難解的衝突,敘利亞政府軍與反抗軍究竟是從什麼時候打了起來?又是為了什麼?
你可能猜到了,這是「阿拉伯之春」留下的遺物。
阿拉伯之春運動2011年在中東風起雲湧時,敘利亞全國各地也發生了民眾和平示威事件,他們的目標是總統阿塞德,因為阿塞德和他父親已獨占總統之位長達40年。
敘利亞政府對群眾示威的反應,是殺害許多示威者,此舉讓抗議活動走向極端,平民開始掌握武器,在各城鎮與安全部隊對抗。起初,軍方有人投效民間這項武裝運動,但後來,包括恐怖組織凱達在內的激進穆斯蘭主義分子開始加入,且扮演吃重角色,控制了敘利亞北部和東部城鎮,長期與政府軍作戰。
原是為追求民主的和平抗議活動,就這樣變成了血腥的內戰。
這場內戰打了2年多,政府軍和反抗軍各有國內外的支持者:俄國和伊朗支持阿塞德政權;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則支持反抗軍。但大致來說,英、美等西方國家只作壁上觀,不願意插手,因為無論支持哪一方,都沒有太多好處。聯合國則只是呼籲雙方自制,缺乏積極作為。
國際社會既然長期冷漠,為何最近又關心起敘利亞了呢?
原因是8月21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附近發生化學武器攻擊平民事件,死傷高達數百人到上千人,由於國際上禁用化武,美國原打算以飛彈攻擊懲罰敘國,而俄國提出讓敘國交出化武來解決此事,引發熱烈討論。
【2013-09-15/聯合報/D2版/國際小學堂】
百萬小難民 唱流浪記
只是為了活下去 或偷或搶天天演 夢想變調的一代 未來怎麼撐起自己的國家?
【記者馮克芸/報導】
悄悄地,那個國家內部打了起來,至今2年多,還沒有停止的跡象。誰受害最深呢?不是持有槍砲彈藥彼此毀滅的政府軍和反抗軍,而是人數高達100萬以上且流落他鄉的青少年和兒童難民。
你可能聽說過,那是「敘利亞內戰」。
敘利亞內戰最近因為政府軍在8月21日疑似使用化學武器,短時間內毒害千餘名包括婦孺在內的無辜平民,引起國際社會的嚴厲譴責和抗議,美國正在考慮發動懲罰攻擊。
但在此之前,敘利亞內戰已造成10萬民眾死亡,國內有425萬人流離失所;另有200萬人出走鄰近國家,成為難民,其中約100萬人,是跟你差不多年紀的青少年或兒童。
100萬人,約是今年全台灣基測報考總人數的5.8倍。敘利亞總人口比台灣略少,約2250萬人。
小小年紀就流落在土耳其、黎巴嫩、伊拉克、約旦和埃及等國的敘利亞青少年和兒童難民,面臨什麼樣的人生?
最直接的衝擊,是他們之中許多人都遠離了學校。敘利亞內戰前,全國90%的學童在學,但以約旦扎塔里難民營為例,6歲到14歲的敘利亞難民中,每3人僅有1人上學,生活中最重要的不再是書本和考試,而是為了活下來而搏鬥。
他們可能需要每天排長龍等候提水、接受難民組織發配的麵包,或是躲避難民營裡幾乎天天上演的示威抗議,或是幫著家裡做小生意、兜售叫賣。更糟的是,他們可能是加入幫派,帶著武器或偷或搶。
他們之中許多人親眼目睹家人在戰火中喪生,但只有少數人接受心理治療,心靈的創傷像幽靈一樣如影隨形跟著他們,也可能改變了他們的人生目標。
有人原先夢想長大後成為攝影師或老師,在歷經母親遭砲火擊中喪生後,希望成為戰士,加入反抗軍。但也有人在失去兄弟姐妹後,決心成為醫生,幫助他人。
如果還有夢想,可能還算是幸運的一群,國際組織「拯救兒童」的執行長卡洛琳.麥爾斯觀察說:「當你跟難民營裡的青少年談到未來,坦白說,他們看不到明天之後的未來。」
除了學習中斷、夢想變調,他們還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挑戰。
15歲的敘利亞女孩瑪娃.胡特巴一直希望成為藥劑師,她在離開家鄉後,對信仰愈來愈虔誠,總是帶著念珠、穿著穩重。但有一天她放學時,有個中年婦女找上她,想給兒子找媳婦。
瑪娃說:「我告訴她,我還年輕,不想那麼早就結婚。我希望不要長大,因為我愈長大,就愈引人注目。」
在戰爭中,無辜的孩童往往受傷最重。聯合國在上個月宣布敘利亞青少年及兒童難民人數超過100萬,且說這數字是「可恥的里程碑」,因為無論敘利亞或國際社會,都未能阻止這麼多孩童受戰爭之苦。
令人憂心的是,內戰結束後,如今這群傷痕累累的世代,能為敘利亞帶來和平及穩定嗎?
‧生活怎麼過?
難民做生意 帳篷擠成大城
敘利亞內戰情勢日益惡化,過去半年來,逃往鄰近國家的難民人數平均每秒15人,一天約是5800人。誰來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
周邊國家首當其衝,無論他們願不願意,都背負著收容重擔,各接受了10多萬到70多萬難民。
各國難民營的情況不太一樣,有的由當地政府及救助組織協助,管理鬆散,有的由聯合國負責,相對上較有章法。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約旦北部馬佛拉克省的扎塔里難民營。
扎塔里位於沙漠地帶,原本荒無人煙,由於大批敘利亞難民湧入,人口在2年內暴增為14萬以上,躍居約旦第4大城市。但說它是城市,還不如說是大型帳篷區:1萬6500個活動拖車加上1萬1000個帳篷,放眼望去,一望無際。
目前扎塔里難民營由聯合國管理,聯合國在今年3月,指派50歲的德國人克萊恩施密特擔任資深現場協調人。他的任務看似簡單:確保難民活下來。
活著,有那麼難嗎?是的,在難民營裡,尤其不簡單。
克萊恩施密特經驗豐富,曾在世界許多難民營工作過,他自稱是扎塔里的「國際市長」,或者更簡單明瞭一點,就是「老闆」。
「老闆」雖然有權決定難民營裡從修籬笆到送走難民的每件事,但他也必須聆聽難民的所有抱怨:「廁所太遠了」、「我有一個小女兒,我需要活動拖車,不能住帳篷」、「喂,有人來這裡4個月了,什麼都沒有」、「我父親被關了,不知道他是否還活著」……。
除此之外,難民營裡幾乎天天上演示威抗議,駐守當地的員警或安全人員有時要祭出催淚瓦斯才能平息;營內調皮搗蛋的孩子有的偷、有的搶,還有幫派集結、向援助工作者丟石頭,讓克萊恩施密特恨不得要求聯合國派出曾在東德修建柏林圍牆的專家,幫他砌一道牆,保安全。
克萊恩施密特說,扎塔里是他碰過最難治理的難民營,因為許多難民對「當權者」極不信任,彷彿當權就是罪惡,且把聯合國人員看作是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的同路人。
在這個全世界第2大的難民營裡,難民已開了3000家商店、800個小攤位,甚至還有夜總會、婚紗店。他們可獲得救助組織配給的水、食物、住處及保暖毛毯,但整個營內的物資調度仍是大工程。
例如,有沙烏地阿拉伯民眾一聲不響送了幾百個活動拖車到營內,事先並未照會聯合國;南韓花費60萬台幣送了一個足球場,可是沒有人使用。
每天早上,扎塔里難民營會派出4輛巴士,搭載約200到300名難民,開回戰火下的敘利亞。他們多半爭先恐後上車搶座位,唯恐,唯恐回不了家。
‧問題從何來?
趕總統下台
示威演成內戰
每一場難民危機背後,都是難解的衝突,敘利亞政府軍與反抗軍究竟是從什麼時候打了起來?又是為了什麼?
你可能猜到了,這是「阿拉伯之春」留下的遺物。
阿拉伯之春運動2011年在中東風起雲湧時,敘利亞全國各地也發生了民眾和平示威事件,他們的目標是總統阿塞德,因為阿塞德和他父親已獨占總統之位長達40年。
敘利亞政府對群眾示威的反應,是殺害許多示威者,此舉讓抗議活動走向極端,平民開始掌握武器,在各城鎮與安全部隊對抗。起初,軍方有人投效民間這項武裝運動,但後來,包括恐怖組織凱達在內的激進穆斯蘭主義分子開始加入,且扮演吃重角色,控制了敘利亞北部和東部城鎮,長期與政府軍作戰。
原是為追求民主的和平抗議活動,就這樣變成了血腥的內戰。
這場內戰打了2年多,政府軍和反抗軍各有國內外的支持者:俄國和伊朗支持阿塞德政權;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則支持反抗軍。但大致來說,英、美等西方國家只作壁上觀,不願意插手,因為無論支持哪一方,都沒有太多好處。聯合國則只是呼籲雙方自制,缺乏積極作為。
國際社會既然長期冷漠,為何最近又關心起敘利亞了呢?
原因是8月21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附近發生化學武器攻擊平民事件,死傷高達數百人到上千人,由於國際上禁用化武,美國原打算以飛彈攻擊懲罰敘國,而俄國提出讓敘國交出化武來解決此事,引發熱烈討論。
【2013-09-15/聯合報/D2版/國際小學堂】